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 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1)心理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的理论是“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
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
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
应。儿童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性变化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
构过程,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
级发展。
(2)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
①图式。 图式 是指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②同化。 同化 是指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
或认知结构中。
③顺应。 顺应 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
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④平衡。 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他
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 岁 ~ 2 岁)
①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②“客体永久性”(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的形成。
③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
④延迟模仿的产生。
(2)前运算阶段(2 岁 ~ 7 岁)
①早期的信号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使用符号来表示外部世界,
如用“牛”“羊”来代表真正的牛和羊等。)
②自我中心性(中心化)。 儿童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中
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
③不可逆运算。 (例如,问一名 4 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 “兄弟叫什
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
④不能够推断事实。 (例如,给 3 岁的幼儿一辆红色的玩具小汽车,当着他的面盖上
一块罩子,小汽车看起来是黑色的,问他小汽车是什么颜色的,他会说是黑色的。)
⑤泛灵论。 (例如,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画画,太阳或月亮上各画了一张笑脸。)
⑥转换推理。
(3)具体运算阶段(7 岁 ~ 11 岁)
①去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 在皮亚杰和英海尔德的三山实验任务中,7 ~ 9 岁的
儿童就能够注意到一种情境的多个方面,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
②可逆性。 (一个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理解先前曾是一团泥土的飞机模型能够再
变成一团泥土;他同样明白 8 个珠子加 6 个珠子等于 14 个珠子,而从 14 个珠子中拿走 6
个珠子还剩 8 个珠子。)
③守恒。 6 岁左右的儿童可以解决数字守恒问题,7 或 8 岁的儿童则能解决面积或
容积守恒问题,9 ~ 10 岁儿童能够解决重量守恒问题,到 11 或 12 岁时儿童能解决体积守
恒问题等。 (比如,8 岁左右的儿童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够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而
5、6 岁的儿童则无法做到。)
④分类。 (5 岁时儿童已经能够进行一些简单分类,如呈现一组白色或黑色的圆圈、
方块和三角形,儿童可能会将他们分成两组:白色和黑色。)
⑤序列化。 (例如,给思维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长短不等的小木棒,他们能够按照从
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进行排序。)
(4)形式运算阶段(11 岁 ~ 成人)
形式运算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 本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如下:
①命题之间的关系。
②假设—演绎推理。
③类比推理。 (例如,“皮毛对狗就像羽毛对鸟一样”,这个类比的是“狗—皮
毛”与“鸟—羽毛” 之间的关系。 只有通过反省性思维,而不是观察,才可能理解这种
关系。)
④抽象逻辑思维。
⑤可逆与补偿。 (例如,对于“在天平的一边加一点东西,天平就失去平衡,怎样使天
平重新平衡”的问题,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考虑把所加的重量拿走(逆向性),而且能考虑
移动天平的加重的盘子使它靠近支点,即使力臂缩短(补偿性)。)
⑥反思能力。
⑦思维的灵活性。
⑧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