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应坚持以下八项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真正反映客观事物真理的知识,使教学内容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并结合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原则要求正确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矛盾关系。
2.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一原则要求正确处理教学中理性与感性认识的矛盾关系。
3.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要求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间的矛盾关系。
4.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与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便利于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要求正确处理学习新知识和巩固已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关系。
5.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原则要求正确处理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认知顺序之间的矛盾关系。
6.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这一原则要求正确处理教学中统一要求和学生个别差异之间的矛盾关系。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这一原则要求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
8.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的,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