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幼儿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知识1 3~4岁(小班)儿童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1. 认识过程带有很大的情绪性,缺乏有意性
3~4岁的儿童对周围环境、事物的认识易受其情绪的影响。色彩鲜艳、生动活泼、能发出悦耳声响的客体都能引起孩子的愉快情绪,于是儿童就有兴趣去认识,如各种小动物。而对色彩单调的、静态的客体,孩子就不感兴趣,也就不会有认识的要求。即使老师要求孩子去认识,孩子可能仍然会出现心猿意马的认识行为,收不到认识效果。
2. 认识方法以模仿为主,易受暗示
这一时期的孩子,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还不会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多是人云亦云。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别的小朋友说小兔子的眼睛是黑色的,他也跟着说是黑色的;大人用旧布试试新买的剪刀的锋口,他也将剪刀拿来剪起了自己盖的被面,妈妈批评他时,他还振振有词,说:“我再试试剪刀快不快?”教师带小朋友到户外寻找生活中的圆的东西,孩子们极易跟着教师的视线去寻找,当找到了一个圆形物体的时候,也往往先看教师的表情,期望得到肯定。
3. 认识活动具有表面性,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这一期间儿童的思维还保留着直觉行动性的特点,他们的思维还要依靠具体的事物形象和直接的动作。他们不会事先去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因此,此时孩子的认识活动须是问题和主体行动同步才有效。同时,由于思维的直接具体性,孩子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孩子的教育,特别要强调正面教育。如在认识小白兔时,有的孩子说兔子的眼睛是灰色的,老师想:“明明是红的,怎么会是灰的呢?显然是孩子在捣蛋。”于是生气地说:“还是白色的呢!”这下可好!小朋友一起说:“是——白——色——的。”
另外,在引导孩子观察或要求孩子注意时,提示语一定要明确具体。如“请一起看着老师手指的这个地方”,而不能简单说看这里、那里。
知识2 4~5岁(中班)儿童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1. 好奇、好问、好学
随着这一期间儿童身心的发展和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范围的扩大,孩子们对周围环境也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什么都想摸摸、看看、尝尝,什么都想去摆弄摆弄。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问题的范围很广,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并急切地希望成人给予及时回答。他们喜欢集体教育活动,学到一点新知识就特别爱对别人讲,希望别人也知道。
2. 初步理解事物的表面和简单的因果关系
这一期间的孩子已能根据自己的直接感知去理解客体中的一些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知道了鸟有翅膀,所以会飞;种的植物要浇水,否则会死掉。但是他们还难以理解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因此,4~5岁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易受事物形状、颜色、大小和活动性等外部的非本质特征所影响,做出错误的因果关系判断。
3. 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推理的客观逻辑依据
这一时期的儿童常常按照自身的经验来判断、推理一些事物。如一个中班幼儿认为球之所以会滚下来,是因为“它不愿意待在椅子上”。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在回答“大红旗多还是小红旗多”的问题时,错误地回答是“小红旗多”,其理由是因为小红旗可剪好多,大红旗费纸,就剪得少。
知识3 5~6岁(大班)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 好学好问,求知欲强
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儿童的好奇与小、中班孩子有所不同。小、中班儿童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问题多停留在“是什么”上,而大班儿童则不仅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的行为也反映出了儿童的求知欲。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喜欢拆拆卸卸。他们把玩具汽车拆开,是为了看看里面有什么,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教师应正面引导,可向儿童介绍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
2. 初步理解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大班儿童已开始能从内在的原因来理解事物或现象了。如在解释乒乓球为什么会从倾斜的木板上滚落下来时,说:“乒乓球是圆的,木板是斜的,所以乒乓球会滚下来。”说明他们已能从客体的形状和客体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圆”和“斜”的关系中去寻找滚落的原因。但由于事物和现象中的内在因果关系比较复杂,所以此时期的他们对不同的事物和现象中的关系理解水平不一,对日常生活中所不熟悉的复杂的因果关系还很难理解。
3.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譬如,他们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分钟、小时的概念等),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开始学习按客观事物的分类标准来进行概括分类。如把身上有羽毛、有退化了的翅膀和两条腿的,人们饲养的鸡、鸭、鹅归为家禽。但由于这一期间孩子的知识、语言和抽象概括水平仍有限,故对此类概念的精确内涵,缺乏掌握高层次类概念所需的,在概括基础上进行高一级抽象概括的能力。因此,此期间的儿童仍不免会出现一些概念外延伸的错误。如他们会把家禽、家畜概括为动物,而把昆虫排斥在外,认为昆虫是虫子,不是动物。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