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三、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
实;(2)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3)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
需要脱节; (4 ) 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
成;(5)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1)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2)确立符合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
际的德育目标;(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4)积
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5)坚持知和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
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6)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
(三)国内学校德育改革的思路
(1)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转变;
(2)实现由单向灌输德育向双向互动德育转变;
(3)实现由单一德育模式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德育模式转变;
(4)实现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
四、德育工作新形式
(1)开展社区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建立德育基地;
(4)创办业余党校。
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
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
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先提出“班级”一词。
一般而言,班级具有学习性、不成熟性、教育性、社会性特点。
(二)班级组织的发展
16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教
学内容的增加,一种新的适应大工业生产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 班
级的概念基本上是随着班级教学或班级授课制概念的提出而出现的。
17 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
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18 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进一步设计和实施了班级教学。
此后,班级组织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学校中得到逐步推广和普及。 19 世纪,英国学校中出
现的“导生制”极大地推动了班级组织的发展。
中国采用班级授课制的班级组织形式,早始于 1862 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0 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班级组织开始在全国推广普及。
(三)班级的功能
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2)传授科学文化知
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个体化功能主要表现在: (1) 促进发展功能; (2 ) 满足需求的功能; (3 ) 诊断功
能;(4)矫正功能。
(四)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
(1)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立的一条 首要 的原则。
(2)目标一致的原则。 (3)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五)班级组织的结构
班级组织机构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三种:(1)直线式;(2)职能式;(3)直线职能式。
班级组织的结构包括:(1)职权结构;(2)角色结构;(3)师生关系结构;(4)生生关系
结构。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